12月17日上午,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举行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华东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刘智远、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科长潘琛、城市管理局市容园林科科长黄斌、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科科长陈霆,向新闻媒体介绍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关注的问题。市宣教信息中心主任何毅主持发布会。
何毅: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出席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为之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华东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刘智远、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科长潘琛、城市管理局市容园林科科长黄斌、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科科长陈霆,向大家介绍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华东海副局长通报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情况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相关情况。
华东海: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与大家见面,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按照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由我通报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情况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相关情况。
首先,通报一下我市的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未发生农产品质量超标事件。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未发生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事件。
下面,介绍一下景德镇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相关情况。
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职能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职责,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目前景德镇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生态环境管理年度各项任务稳步推进。
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一)积极落实规划、标准、普查和监测工作
一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要求,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市生态环境局启动了“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作为规划重要内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及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结果、负面清单等情况,科学合理确定每一宗地块的土地用途;
二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在农用地调查方面,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安排,2017年我市开展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农用地国控例行监测和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为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查明我市土壤环境状况做好基础工作,2018年底,全面完成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方面,2018年我市正式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组织对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名单的完整性进行审核并查漏补缺。先后三批次共93家企业用地纳入调查,涵盖了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焦化、电镀、尾矿库及填埋场等行业,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市应急管理局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用地调查对象全面性核实工作。目前93家企业用地已完成全部地块信息采集、风险筛查、风险纠偏结果专家论证会。筛选出中高关注度的地块14个并开展布点采样监测调查,目前已完成了监测分析工作并对筛选出的93家重点行业企业(含遗留地块)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待年底前完成成果集成后,可全面掌握重点行业在产企业和关闭搬迁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及分布情况。
(二)严格土壤污染预防和保护
1.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一是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今年全市动态更新了 2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列入名录的企业全部按要求履行了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风险隐患排查等法定义务;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开展水肥一体化试点等措施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化肥使用(折纯量) 32301 吨,同比减少327吨,减量1.1 %;农药用量985吨,同比减少 24.18 吨,减量2.4 %。预计可完成年度零增长目标。四是深入开展各项排查整治工作。开展了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4个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开展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目前,全市19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已全部完成并销号。
2.加强农用地环境管理。
一是实施农用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通过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运用,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门已全面完成年度农用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其中种植结构调整 8968.8万亩。二是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目前,乐平市、浮梁县正在积极推进该项工作。
(三)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
1.持续推进疑似污染地块排查。
一是开展疑似污染地块排查。近两年来,我市累计排查出疑似污染地块8处,均已录入污染地块信息管理系统,各地块的使用权人已基本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无污染地块6个,污染地块2个(其中1个地块经信厅评估确定为风险可接受,另外1个地块正在组织风险评估)。二是开展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排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了违规开发利用情况排查,对2017年7月1日以来全市范围内涉及用地性质变更的地块进行排查,目前未发现违规开发利用行为。
2.持续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各县(市、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4个涉农县(市、区)类别划定成果编制,形成了“一图、一表、两报告”,并通过了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评审,划分成果已上报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生态环境厅备案。
(四)加强了土壤污染防治保障
一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遵照省生态环境厅文件要求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分配的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合理、使用科学。二是积极申报中央、省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有效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为目标,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突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重点领域,坚持目标导向,抓好源头防控,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媒体朋友,关于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相关情况,今天就通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何毅: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瓷都晚报:刚才通报中讲到今年我市动态更新了 2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这些企业按要求履行了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风险隐患排查等法定义务,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些重点监管单位有哪些法定义务?
陈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的义务:
一是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二是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制定包括应急措施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并实施;三是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应当由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作为不动产登记资料送交地方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并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景德镇在线:请简单介绍一下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我市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刘智远: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对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责无旁贷的。自然资源部对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明确要求,省自然资源厅会定期通报市县在落实土壤污染状况查询制度方面的情况。我局也非常重视该项工作,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在耕地保护和土地安全利用方面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切实加大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我们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时,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进去,并且实行严格的保护,确保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
二是落实规划监管责任,严格用地准入。我们已经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了城乡规划管理和供地管理,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充分考虑了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在土地收回、收购环节中,均通过“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相关地块的土壤环境质量,对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工业用地,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以此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三是积极参加土壤污染防治行动部门协调联动。按照职责分工,我们积极参与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与相关部门一起协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景德镇电视台:请问市农业农村局是如何推动县(市、区)完成我市耕地安全利用治理任务的?
潘琛:农用地安全利用至关重要,关系到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我局按照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扎实开展治理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县两级领导小组,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建立督查督办机制,为安全利用治理提供组织保障;通过成立专家组,对各县(市、区)开展指导与培训,为安全利用治理提供技术保障。全市共举办培训班36期,参加培训人员1055人;通过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为推动安全利用治理措施落实提供资金保障。全市共筹措资金3352.18万元,争取中央生态环保项目资金100万元;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现已全面完成了省厅下达的治理任务。
景德镇交通广播:刚刚听到介绍,我市对19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了整治,并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了销号和回头看。请问,我市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黄斌:为了做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我市高度重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全面动员,精心排查。根据土壤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我市高度重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工作。在2016年就多次召开工作布置会,动员全市各级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属地政府,发挥社区力量,对全市辖区范围内进行大排查。最终排查出19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这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分布在我市各个县市区,其中既有城中村拆迁遗留的建筑垃圾堆放点,也有乡镇历史遗留的生活垃圾堆放点。二是一点一策,积极整改。根据排查出来的19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具体属性,我们每一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都制定了专门的整改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整改,需要清运的进行清运,需要覆绿的进行覆绿,终于在今年8月底之前完成了19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提前完成了整治任务。三是强化巡查,谨防反弹。在完成巡查以后,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完成任务,我们还要加大巡查力度,不断对已完成整治的19处点位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治效果得到保障,不会重新产生新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景德镇日报:刚才发言人提到了对2017年7月1日以来全市范围内涉及用地性质变更的地块进行排查,未发现违规开发利用行为。请问我市针对再开发利用地块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对再开发利用地块有如下要求: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针对此项工作,国家建立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管理平台,实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间污染地块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及时将用途拟变更的地块名单反馈同级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对反馈地块名单进行系统录入,土地使用权人按要求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报告上报市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场地调查报告由市生态环境部门及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场地调查报告上传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可根据场地调查报告结论作为下一步开发利用的工作依据。
何毅: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景德镇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