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景德镇市召开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华东海介绍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情况。自然生态与监测科科长余娜,一级主任科员姚进明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会议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对外传播科科长杨森主持。
杨森: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华东海、自然生态与监测科科长余娜、一级主任科员姚进明,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华东海副局长向大家介绍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情况。
华东海: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交流,首先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景德镇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支持和理解!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为生态环保事业所做的大力宣传!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情况。
多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战略。积极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凝心聚力全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同时,十分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将其列为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来强力推进,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不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生态优势持续巩固提升。
经过长期努力,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亮眼的成绩:2018年,生态环境部授予浮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2019年,生态环境部授予景德镇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是全省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地级市,该荣誉的获得为去年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贡献了宝贵的力量;2020年,生态环境部授予浮梁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2021年12月,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个,国家级生态县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省级生态村69个,国家级“两山”基地1个,省级“两山”基地2个。我市生态文明创建的成效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和城市“双创双修”塑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了景德镇力量。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全面规划和统一部署,开展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完成了8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个酸雨监测点和11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事权上收任务。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和气象五参数。酸雨自动监测点监测项目包括pH、电导率、降水量及硫酸根等9种离子浓度,逢雨必测。5个国控气覆盖我市中心城区、商业集中区、居民区和工业区,3个省控气站可实现对乐平市、浮梁县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各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投入运行以来,设备稳定,数据质量良好,符合《环境空气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等技术要求,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市空气质量状况。
地表水质量监测网络 监测项目包括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和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共9项监测指标。5个国控水站和6个长江经济带水站可监测我市与黄山市、上饶市等城市和我市四个县(市、区)之间的交界断面水质。国控水站和长江经济带水站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全市水环境监控、管理能力,及时掌握水质状况,把握水质变化规律,发现水质安全隐患,为我市水污染防治提供决策支撑。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森:谢谢华东海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谢谢!
凤凰网:刚才发言人介绍了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的亮点,请问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有哪些好的做法?下一步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
华东海: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统筹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为抓手,充分发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独特价值,持续发挥创先争优的引领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抓好市级示范创建细胞工程。以行政村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单元,启动市级生态村评选工作,制定《景德镇市市级生态村考核验收规定(试行)》,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清运和村容村貌整治。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对获评的市级生态村给予奖励,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参加市级生态村评选,不断夯实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基础。
筑牢省级示范创建精品工程。以县、乡镇、村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单元,积极组织省级生态县、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村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的申报工作,已在全省形成了一批叫得响、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打造国家级示范创建样板工程。以市、县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单元,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荣誉。我们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景德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谋划生态空间体系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生活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制度体系建设等六大类58项重点工程项目,全方位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景德镇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我们选择自然生态好、践行“两山”理论取得显著成效的浮梁县打造多张生态名片,推荐浮梁县成功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我市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在打造生态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上具有独特优势,在拓展生态理念、发展生态产业、培育生态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贯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我们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增强示范创建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不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在守护绿水青山上作示范,在绿色发展上作示范,在“两山”转换上做示范,走出一条独具景德镇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路子。
巩固夯实现有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做好迎接景德镇市“国家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市”称号三年复核工作,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确保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节约利用、城乡人居环境等重点指标达到复核要求,同时对标对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坚持超前谋划、系统设计、全域推进,力争再获国家级荣誉。
培育打造更多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后备力量。对目前生态创建排名靠后的地区,特别是还没有国家级“两山”基地和生态创建示范区的,要深挖潜力、加压奋进,争取早日实现零的突破。对已获得省级“通行证”、条件成熟且自评达到国家各项建设指标要求的地区,要推动积极申报创建国家“两山”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力争再创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级样板。
杨森:谢谢华东海副局长的解答,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瓷都晚报:刚才发言人提到“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请介绍一下我市的相关举措有哪些?
姚进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加强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我市先后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24个,目前我市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共计78962.6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69%。
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级各部门的联合部署,我市积极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2017年-2018年我市共收到生态环境部下发的“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变化遥感监测问题33个,2019年我市收到“绿盾”行动涉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地问题3个,这些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整改率和销号率均为100%,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和2021年我市均没有收到上级下发的自然保护地问题,充分说明我市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成效显著。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联合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等部门成立了联合督办工作组,制定《景德镇市“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共同组织实施“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全面排查全市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严厉打击涉及自然保护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牢固构筑了全市自然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定期排查、防止问题反弹。督促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单位开展自查自纠,防止自然保护地出现新增违法违规问题。建立“绿盾”专项行动问题台账,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属地政府联合对已整改销号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绿盾2017-2019”专项行动已整改问题不反弹。
配合省厅开展自然保护地成效评估。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所和省环科院专家组对浮梁县黄字号黑麂省级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管理状况、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变化、周边环境质量、保护有效性等方面开展指标赋分,将“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王港中学”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吊鱼断面”监测数据纳入自然保护地成效评估工作。
杨森:谢谢姚进明的解答,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景德镇在线:请问我市还有哪些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计划呢?
余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2021年初,我市启动了2个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站建设,监测项目包括57种PAMs物质、非甲烷总烃、降水、紫外辐射和边界层高度等,监测站房已建成,将于2022年1月组织验收联网。
2021年下半年,我市启动了2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监测项目与国控水站相同,分别位于第四水厂和樟树坑饮用水源地,项目已完成选址、“四通一平”和资金申请,预计2022年6月可建成。
2022年,乐平工业园区2座颗粒物和臭氧专项监测建设项目也将完成。
目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已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后续我市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大力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监测能力建设,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最后,我还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自动监测水站公众开放活动情况。为了让公众进一步了解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发挥国控水站的科普和宣传教育作用,我局制定了《“我为群众讲监测”景德镇市南河河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公众开放活动实施方案》。2021年,我局共组织公众开放活动14次(其中,线下3次、线上11次)。2022年,我局将继续开展水站公众开放活动,线上开放每月一次,线下开放将视疫情防控情况在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官网提前公布开放时间和预约方式等信息,请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关注我局官网。
杨森: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谢谢华东海副局长、余娜科长和姚进明一级主任科员,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景德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