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景德镇市召开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付登科、大气科负责人薛超、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谢满华,介绍去年至目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会议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对外传播科科长黄丽英主持。
新闻发布会现场
黄丽英: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景德镇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付登科、大气科负责人薛超、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谢满华,介绍去年至目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付登科调研员介绍有关情况。
付登科: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感谢新闻媒体和各位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去年至目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
一、2022年和2023年前两季度空气质量情况
2022年,我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8.9%,排名全省第一,共出现四个轻度污染天,无中度及以上污染天,超标天数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超标。PM2.5年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二,达到并优于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考核目标。
2023年截至目前,我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7.6%,排名全省第三,共出现四个轻度污染天。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二。
今年上半年气象条件同比较为不利,平均气温同比升高,累计降水量同比下降,全市大气湿清除条件较去年有所减弱。春季以来,我国多次出现大面积沙尘天气,且冷空气仍处在活跃期,气旋和地面冷锋产生风力较大,为沙尘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对我市空气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展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大气战线围绕“控煤、减排、管车、降尘、禁烧、治油烟”等有利举措,持续巩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具体举措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是扎实推进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问题专项整治。市县两级均成立专项工作组,市级工作组每月开展一次专项行动调度会,每周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一次县区专项行动帮扶,针对重点涉气企业进行现场督查。县级工作组本着“边帮扶边整改”的工作原则,严格对照时间节点,对全市范围内重点涉气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现问题299个,已整改到位问题240个,整改率达80.3%。通过本次专项整治,帮助企业补齐废气治理短板,促进工业企业废气稳定达标排放。
二是深化工业企业VOCs治理。我市持续围绕“十大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行动,将帮扶指导与减排工作相结合,排查问题及时整改,多领域、深层次抓好重点行业治理和企业管控,助力协同控制和减排措施落地见效,涉及企业109家,累计发现问题76个,已整改到位问题67个,整改率达88.2%,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三是开展重点企业绩效分级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绩效差异化管理,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我局督促各派出机构前往重点企业开展绩效分级政策宣贯工作,审核企业绩效自评佐证材料,已完成绩效自评企业84家。
四是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督促新昌南炼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西乐平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和乐平赣丰白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建设,进一步减少我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五是推动实行任务清单制度。市大气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清单》,实行大气管控任务清单制、每日报告制、每周通报制。同时,根据不同时段、季节、气象条件动态调整管控措施,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并要求各相关部门按清单内容上报管控措施落实工作动态。指挥部每周对各部门大气污染防控工作进行通报,督促落实管控措施。
六是坚持城乡空气治理精细化管控。坚持开展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大气污染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职责,形成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闭环管理模式,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推动我市空气质量不断向好。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黄丽英:谢谢付登科调研员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大江网:从数据上看,2023年我市空气环境质量同比下降,下一步我们将如何扭转被动局面,打好蓝天保卫战?
薛超:谢谢你的提问!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增强群众的蓝天幸福感,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2023年上半年的空气质量并未达到我们的理想预期,说明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并不十分稳固,受气象条件影响仍然较大。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一手抓管控,一手抓减排”的工作路径,以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管控为主线,在大气污染源头治理上下功夫。
一是聚焦“工业源”治理,深化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贯彻落实大气减排年活动,推动全市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升级,加强陶瓷、砖瓦等行业深度治理。以化工、制药等行业和乐平工业园区为重点,继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十大关键环节”排查和“一企一策”综合治理。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管控。
二是严格“移动源”监管,深入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老旧营运车辆,加强生态环境、公安交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对机动车污染排放进行常态化路检路查,同时进一步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要求在用机械登记上牌。
三是坚持“生活源”整治,持续加大秸秆禁烧力度,推进“人防+技防”相结合,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体系和责任,加大对各县(市、区)禁烧工作督导帮扶力度,积极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努力实现全年全域“零火点”目标。落实餐饮油烟治理长效机制,协同加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理。
四是加强“扬尘源”管控,坚持开展大气巡查,对存在问题的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物料堆场、渣土运输路线等重点区域,建立问题清单,纳入“清单+闭环”管理,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对账销号。总之,我们将会持续通过源头精准治理,实现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
黄丽英:谢谢薛超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薛超: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迈入“十四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既要减污,为实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继续打基础、补短板;又要降碳,从而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开好局、起好步。
这两年,景德镇市在减污降碳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一是注重规划引领,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高水平制定“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细化具体要求;二是突出政策协同,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推动全市实现一体管控;三是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工作,国家电投集团江西电力有限公司景德镇发电厂、新昌南炼焦化工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江西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名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机制体制,抓重点、攻难点,立足于我市重点行业产业特点,推进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探索温室气体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径。
黄丽英:谢谢薛超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谢满华:谢谢你的提问。
为有效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确保完成空气质量目标任务。近年来,景德镇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多举措优化执法方式,助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提高执法效能,明确执法监管重点。抓好全市涉气重点污染源监管工作任务,将日常执法与“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在线监控等非现场执法方式与现场执法相互补,重点关注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在线监控设施是否按照标准安装、是否按照要求联网、运行和维护等内容,做到对重点污染源全覆盖。
二是强化监督执法,从严查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开展排污许可执法专项检查、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聚焦大气方面突出环境问题;充分利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便携式废气快速检测仪等环保执法装备助力执法检查,全方位立体式检查企业可能存在的涉气环境违法行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清单,持续督促企业整改到位。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支队共立案查处涉气违法企业17家次,处罚金额255万元,下达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4份、行政处罚决定书8份、责令限制生产决定书1份、责令停产整治决定书3份。
三是用心做好信访,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充分发挥“12369”、“12345”平台作用,高效办理大气污染类环境信访投诉。通过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核实信访反映问题并给出处理意见,积极帮扶指导被投诉方迅速整改,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访问题处理和反馈,确保投诉人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12369”平台、市级“12345”平台共接到涉气信访投诉件138件,办结率100%,回复率100%,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切实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全力保障群众生态环境安全。
黄丽英:谢满华女士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景德镇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