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有效期: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MB1863705/2023-40504

全文实录|景德镇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

来源:《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2023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23-09-27 09:14 访问量:

9月25日,景德镇市召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华东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陈霆、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干事张竞峰,介绍景德镇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会议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对外传播科科长黄丽英主持。

新闻发布会现场

黄丽英: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景德镇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华东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陈霆、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干事张竞峰,介绍景德镇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华东海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华东海: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交流,首先衷心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全市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宣传!我谨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生态环境厅精心指导下,我们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实施净土提升攻坚战,巩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成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的工作重点,以项目建设作依托,以专项资金为保障,持续强化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梯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一是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经核算,全市2022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可达到93%左右,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实现了有效保障,均可满足年度目标要求;二是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与上一年年度水质情况相比,全市8个地下水国考点水质总体保持稳定,相应水质类别比例达到国家考核目标;三是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年完成5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12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顺利完成省厅下达的任务指标。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深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满足年度目标要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基础得到夯实,通过开展全市地下水调查评估,构建了全市地下水“双源”监测网络;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做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下面我从5个方面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一)推进耕地污染源头治理。一是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在乐平市实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申报了乐平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项目,通过全面摸清耕地污染原因,识别重金属来源并建立源排放清单,为后期开展有效整治提供依据。二是深入排查废弃矿区遗留固体废物。印发了《景德镇市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工作方案》,对15个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开展了排查,通过现场踏勘、资料分析、遥感解译等手段,准确查清固体废物存量及埋深。对排查出的存在固体废物的矿区积极申报治理项目,有效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三是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排放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完成了一家涉镉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原料堆场防腐防渗升级,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提供基础。

(二)推进重点单位源头防控。推动了30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义务,并组织专家对其中的18家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回头看”,确保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隐患得到及时整治。以涉重金属行业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

(三)推进建设用地规范管理。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通过信息共享,联合会议、出台规范文件的方式对全市建设用地进行监管,对于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在其用地前严格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度,严防“毒土地”开发利用事件。同时,以关闭、腾退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为重点,建立全市优先管控清单名录,要求清单名录内企业依法开展环境监测,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严格用地程序。

(四)稳步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组织开展8个国考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及周边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编制《景德镇市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达标或保持(改善)方案》,指导相关县区政府科学制定地下水质量达标方案或改善(保持)方案,有效落实属地管理职责。

(五)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制定印发了《2023年景德镇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分解下达了2023年目标任务。针对全年需完成50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任务、16个国家级监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目前已完成3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13个国家级监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深入打好净土攻坚提升战的重要之年,我们将在聚焦解决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突出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上持续发力,以更高的土壤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瓷都。一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加快监测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严格管控土壤污染风险;二是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三是强化地下水环境质量监管,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逐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希望一如既往关心全市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监督,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我市一方净土,切实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黄丽英:谢谢华东海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江南都市报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请问景德镇市如何落实?

陈霆: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土壤是各类污染物的最终受体,但是土壤污染治理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因此,我市按照《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源头防控,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是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举措,是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自2021年起,我们组织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动态更新4个污染源纳入整治清单,全部完成了整治;组织开展了乐平市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分析,不断改善耕地周边环境质量;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督促30个重点监管单位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累计排查整治258个土壤污染隐患点;实施1个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项目,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黄丽英:谢谢陈霆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横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请介绍下我市采取了哪些举措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陈霆: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市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来重点推进,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累计完成21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市按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系统治理、成效评估”的路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验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制度先行。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每年年初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督促各县(市、区)将整治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建制村,加大协调落实力度和督查通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组织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等3个涉农县完成县域农村污水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政府名义印发,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

二是积极申报项目,强化资金保障。针对各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组织各县(市、区)申报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项目。2018至2020年共争取并划拨中央资金1363.8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所有中央资金均已有效执行,共建成1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在建。2021年为全面推动乐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我局组织乐平生态环境局向省生态环境厅申请了乐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试点,并通过申报项目入库,获得1682万元中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乐平市试点项目建设,乐平市利用中央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试点工作,在饮用水源地周边、化工园区周边及城区周边等区域选取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目前试点村庄项目基本全面完工建设。

三是坚持分类施策,科学选用工艺。为有效提升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更好地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根据省厅最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不到”标准,实行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村庄、村庄自然禀赋、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及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同时,我局组织我市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3个涉农县全面总结并上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典型案例,其中有1个项目被纳入了省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具备一定的可复制、可推广性。

四是开展实地调研,建立数字档案。组织开展实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范围,掌握了解经农村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后废水回用于灌溉等生活污水处理情况。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在全省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档案,便于今后对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进行动态监管。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按照江西省农村污水治理五年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通过申报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因地制宜选取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模式,完善设施长效运行机制等措施,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黄丽英:谢谢陈霆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景德云媒记者: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越来越重视,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请问我市对“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有什么计划安排?

张竞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固体废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并对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贯彻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决策部署的重大行动,也是提升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的有效抓手。

去年4月,国家确定了我省九江市、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在“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建春省长批示:要四个试点“作示范”,其他地市“勇争先”。根据今年6月我省“无废城市”工作推进会的会议精神,我省即将印发全省工作方案,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今年8月下旬,我局邀请了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等23个市直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无废城市”工作对接会,一起详细了解了“无废城市”建设背景和“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共同推动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下一步,我市将摸清本地各类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综合利用、处置能力等底数,结合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实际情况,按照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总原则,与“双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相关工作有机结合,不等不靠,提前谋划,因地制宜设定目标任务,理清思路,组织编制实施方案。方案出台后,我市将以方案为基础,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黄丽英:谢谢张竞峰先生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景德镇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