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有效期: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MB1863705/2022-07862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2-01-12 10:30 访问量: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成效日益显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提升,美丽瓷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成效

(一)环保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健全完善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主任”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十个专业委员会工作机制,分领域、分专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景德镇市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景德镇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意见》《景德镇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责任制,全市齐抓共管、联防联治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更加巩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

(二)生态环境质量全省领先

聚焦年度目标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各项环境指标持续蝉联全省第一。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5%,列全省第一;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25微克,列全省第二;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100%,列全省第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无V类和劣V类水;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全市4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提标改造,累计投入3.91亿元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37.74公里,省级以上开发区均完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一体化监控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由8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1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构成的全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全市累计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2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400吨全市医疗废物年处置能力达到990吨,全市5家企业危险废物自行处置量达3.8万吨。黑猫集团投入1.86亿元建成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中心,国控集团投入1.94亿元建设景德镇市餐厨垃圾处理厂。

(四)绿色转型升级明显提速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制定全市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必须围绕“三线一单”开展相符性分析,不符合准入要求项目,一律不予受理和审批。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构建“3+1+X”特色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7.3:57.0:35.7调整为7.1:43.1:49.8,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绿色经济含量进一步提升,“生态+”和“+生态”逐渐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形成了生态与经济社会和谐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五)环保督察整改有力推进

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31个问题,需限期整改的17个问题均已完成或基本完成;需长期坚持或持续改善的14个问题,均达序时进度;交办的84件信访件均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107个问题,需限期整改的72个问题,61个已完成,6个达到序时进度,5个进展滞后;需长期坚持或持续改善的35个问题,均达序时进度。交办的247件信访件,已解决231件。同时,景德镇市也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三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零问题”的地市。

(六)环境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全市开展执法检查728家次。其中,一般排污单位468家次,重点排污单位260家次。强化环境应急管理,继续以“零容忍”态度保持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全市行政处罚案件立案数69起,执行到位案件36起,处罚金额505.5万元,到位370.4万元;另外,查封扣押9起;限产停产3起;移送公安5起;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件。做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查处,共接到“12369”热线电话326起,已办结315件;共受理信访件41件,结案41件,结案率100%,回复满意率100%。

(七)服务经济发展主动作为

全市共审批项目97个(含110kV输变电项目2个),办理排污许可证175张,其中,核发排污许可证21张,延续排污许可证3张,变更及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151张。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接待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回应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诉求。共组织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10次,累计接待企业48家,接待人数65人,现场受理问题事项61个,现场答复或解决问题数58个,收集意见6条;共组织开展服务群众接待日9次,累计接待群众26批、35人次,受理事项32件,办结32件。

(八)深化垂管改革成果丰硕

持续推进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完成乐平、浮梁、昌江、珠山四个()生态环境局党组设置党组成员任命。加快办理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人员转隶和昌江、珠山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人员上收已报市委组织部和市人社局审批。加快推进局属事业单位改革,上报市生态环境局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获市委编委批复,完成局属事业单位资产清算和法人登记注销工作。

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巩固生态优势,努力为打造高标准“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更大景德镇力量。

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加大社会污染源管控力度督促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监管,持续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实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紧盯抓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力度,举一反三深入整改,有针对性地采取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措施,持续巩固整改成效,坚决防止问题反弹。着力解决环境信访投诉等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一流的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生活需要。

三是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国家试验区,聚焦工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五新”战略行动,立足生态环境保护主责主业,落实初审预办制和容缺受理制,实行环评审批和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常态化,最大限度地压缩环评报告、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设置等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限,对未列入分类管理名录的建设项目实行环评豁免管理。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接待日活动,认真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生态环境部门的服务保障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为奋力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

四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着眼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需要,通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遴选,招录一批学历层次高、年龄基数小、能力素质强的年轻干部,努力建设高素质生态环境保护干部人才队伍,持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采取业务培训、青年干部讲堂、挂职锻炼、实战演练、技能比武、比赛竞赛、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瓷都生态环保铁军。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