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4年1至3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前30位断面名单,我市南河河口国控断面经近期持续污染治理,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在名单中位列第24位,成为水环境质量改善优良的典范之一。
南河的历史与挑战
南河,发源于婺源县西北五花尖之南麓,婺源境内河道弯曲,坡陡水急,流经长溪、港头,过车田始入我市境内,又经北安,与北来长源水会于玉田水库,出水库过兰田在湘湖街会鲤鱼桥水,又3公里到湘湖街,会历降水为南河。南河曲折流向西南,经塘下至黄泥头纳柳家湾水。柳家湾水出寿安鸿兴的塘江,长19公里,流经丰旺、朱溪,至柳家湾折向北去,过月山下、半路港、铁锁桥,于黄泥头入南河。南河又下行21公里至景德镇市区小港嘴,于东岸注入昌江。南河全长76公里,流域面积566平方公里,我市境内流域面积460平方公里。
但曾经,蜿蜒穿过千年瓷都的南河并不美丽。由于历史原因,南河流域南岸三宝、万建新村、历尧等片区大量百姓居住生活生产中所产生的污水径直排入南河。北岸老南河黑臭水体尤为过之。曾经的老南河又黑又臭,垃圾堆积如山,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汛期废水溢流,是名副其实的黑臭水体,让人避之不及。
综合治理 焕发新生
近年来,我市下定决心,要让南河再现水清岸绿。为此,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强化水污染防治,深化水生态修复,细化水资源管理。在政府的引领下,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形成了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新建多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为解决南河南岸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我市在南河南岸修建了三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工程总投资额约2860万元,占地3688.9平方米,日处理规模达1800吨。同时,政府投入17亿元完善全市污水管网,建成了19.6公里的截污主管网和70余公里的支管网;并投入29亿元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完成了18公里的地下污水仓的建设。
2021年10月,南河流域三宝河段生态修复工程启动,总投资5474.33万元,建设了生态砾石床、生态透水坝、嵌入式滤床、人工湿地等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截污、治污、降污等措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打赢南河水生态环境治理仗。因为,让南河再现水清岸绿,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道“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
整治黑臭水体。2017年,我市启动了老南河蓄洪湖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包括截污干管工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生态水系连通工程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等一系列城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让老南河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2023年,江西省生态环保督察组指出,老南河上游截污处理不到位,存在“返黑返臭”风险。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市组织实施了老南河重点区域清淤工程、上游分散污水收集工程、沿岸排口整治工作,并对水质净化站进行提标升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显著提升了水环境质量。
科技助力 精准管理
市生态环境局采用技术团队驻点科技帮扶模式,提升流域水环境的精准管护,实现了“人工巡查+科技溯源+政府保障”的治理模式。技术团队配备巡查车、无人机、水质监测仪等装备,对主要河流水系及排污口进行巡查管护,确保及时发现污染源并提供科学决策。
2024年一季度,南河河口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天数为76天,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0天;好于Ⅱ类的天数为3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2天。水质综合指数为3.707,同比变好25.4%,南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千年窑火 护水长流
景德镇,这座以瓷器闻名的千年古镇,如今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治水的动人篇章。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百里南河源远流长。南河河口断面改善幅度跻身全国地表水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前30名,不仅是对景德镇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认可。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彰显了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
未来,我市将继续加大对南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作,努力使南河河口的水质持续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江西、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瓷都力量。在千年窑火的照耀下,清澈的南河将继续流淌,滋养着这片美丽的土地,述说着景德镇的过去与未来。